一、基本情况介绍
1、团队概述
氢能具有热值高、燃烧产物洁净无污染和来源广泛等优点,是人类理想的二次能源载体。我国《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(2016-2030年)》中提出,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实现大规模氢的制取、存储、运输、应用一体化,实现加氢站现场储氢、制氢模式的推广应用,是开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。电能也是一种经济、实用、清洁且容易控制和转换的能源形态,其输送与转换的理想载体是二次电池。碱金属离子二次电池,以其清洁高效、质量轻、容量大等优点,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移动电源。随着电动车等大型动力系统技术的发展,迫切需求开发高比能量、长寿命、低成本二次电池。面向“2030碳达峰、2060碳中和”国家战略,发展及规模应用绿色可再生能源成为重要举措。为此,本团队以能源重大需求、原始创新和多学科交叉为导向,重点开展金属基氢能、电能高效转换与存储的基础与应用研究。具体包括:(1) 新型材料设计与可控合成;(2) 高容量固态储氢技术开发;(3)电催化制氢及还原技术;(4) 氢腐蚀行为及电极防护机制;(5) 高性能电池材料研制。
团队成立于2003年,是我省较早开展氢能与电化学研究的团队之一,入选首批优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。目前成员11人,其中教授4人(博导3人)、资格教授2人、资格副教授3人、高级实验师2人;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、教学名师1人、青年皖江学者1人、省高校杰青1人、省优青1人、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人。承担国家/省部等科研任务50余项,累计经费近2000万元;其中主持863计划1项、国*项目1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6项,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项。在Acta Mater.、Adv. Funct. Mater.、Adv. Sci.等发表高水平论文200篇,授权专利20项,转让5项,出版专著1部、教材1部,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。
2、团队负责人
|
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复旦大学博士、博士后,日本九州大学访问教授,安徽省高校杰青、青年皖江学者、省优青、省高水平导师。 主要从事新一代氢能与储能技术应用基础研究,在金属基材料微结构与固态储氢、储电、离子输运的构效关系方面取得创新成果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3项)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合子课题、省重点研发计划、省重大科技攻关等15项。在Acta Mater., Adv. Sci., EEM, Small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,受邀国际会议作学术报告12次并担任分会主席3次,入选"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"和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,授权发明专利3项、欧洲专利1项,出版学术专著《氢气储存和输运》。 |
李永涛 教授 liyongtao@ahut.edu.cn |
|
博士、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(AIST) NEDO研究员;首批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,第四届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委员,中国体视学学会材料科学分会理事,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获得者。团队创始人。 长期从事高性能固体储氢材料、先进钢铁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,尤其在晶体结构设计、解析方面有较深造诣。先后主持国家、省/部级、央企等科研项目20余项,其中主持863计划项目1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目7项。在Acta Mater.、Scripta Mater.、Inorg. Chem.等材料、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。 |
张庆安 教授 qazhang@ahut.edu.cn |
3、团队骨干
|
博士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安徽省教学名师,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获得者,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委员,安徽省第八届金属学会理事。 长期从事高容量固体储氢材料、高效制氢技术、纳米多孔金属以及能源转换与储存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,省部级项目4项,作为课题副组长承担国家“863”计划1项;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FM、ACB、Chemical Communications、Scripta Materialia、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30篇,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。 |
柳东明 教授 ldm_ahut@163.com |
|
教授、博士,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,马鞍山市技术研发顾问团成员,马鞍山市“服务企业先进科技工作者“。 一直从事高性能固体储氢材料、先进钢铁材料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。主持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面上项目、工信部等部委委托项目以及马鞍山市战略新兴科技计划项目,主持完成大中型企业横向课题10余项,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国家“863”计划和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。已在J. Mater. Chem. A, Materials & Design, Int. J. Hydrogen Energy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。 |
斯庭智 教授 tzsiahut@163.com |
|
博士、资格教授,2016年本科毕业于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,2021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材料学专业,师从谢佳教授(国家青年特聘专家)。 从事锂金属负极保护和新型电解液开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。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科技部青年“973”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华为创新研究计划等项目。近年来,以第一作者在Angew. Chem. Int. Ed., Nano Lett., ACS Nano, Adv. Funct. Mater.,Energy Storage Mater. 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,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、国际PCT专利1项。 |
姜智鹏 资格教授 jzp1994@ahut.edu.cn |
|
博士、资格教授,2021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,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,师从支春义教授(香港青年科学院青年院士)。 从事水系锌离子、铝离子电池的高性能材料开发设计、电解液研究、机理探索及其柔性器件制备。以第一作者在Adv. Energy Mater., ACS Nano, Nano Energy, Energy Storage. Mater., Smal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6篇,其中3篇ESI高被引。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。 |
汪冬红 资格教授(海外) dhwang@ahut.edu.cn |
|
博士,资格副教授,2020年6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,师从张宇民教授。 主要从事计算材料学研究,包括低维材料催化结构设计与性质计算,太阳能电池材料界面态调控等。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, Nanoscale,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等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余篇。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研究工作,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。 |
程育汶 资格副教授 ywcheng@ahut.edu.cn |
|
博士, 资格副教授,2018年11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,师从张海民研究员(中科院人才计划)。 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、表征、性能及其在电化学能源转换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研究(如电催化分解水制氢、电催化氮还原合成氨以及全固态金属-空气电池等)。在J. Mater. Chem. A, J. Colloid Inter. Sci., Chem. Eng. J., 化工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0篇,通讯作者论文4篇;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以及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。近年来,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,主持省级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。 |
刘国强 资格副教授 gqliu@issp.ac.cn |
|
博士、资格副教授,2021年在河海大学力学与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获得博士学位。 主要研究方向为二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。目前为止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, Chemistry of Materials,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, ACS Applied Materials Interfac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篇。博士阶段主持江苏省科研创新项目1项,参与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,国家自然基金项目、江苏省自然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。 |
杨翠珍 资格副教授 czyang@ahut.edu.cn |
|
博士、高级实验师,全国高校老员工金相大赛“特等奖”优秀指导教师;指导本科生参加全国高校老员工金相大赛斩获特等奖、一等奖等10余项,以副主编参与出版实验教材1部。承担材料科学基础实验、综合实验以及材料力学性能和材料物理性能的课程讲授,协作负责本团队的实验室管理。 主要从事高性能钢铁材料和储氢材料研究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联合承担国家自然基金1项,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,主持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项、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、校实验开发基金3项,并在J. Mater. Chem. A, J. Mag. Alloys, J. Phys. D, 物理化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。 |
丁晓丽 高级实验师 dingxiaoli@ahut.edu.cn |
|
博士、高级实验师,2016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。讲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任务,指导材料学综合实验,协作负责本团队的仪器维护。 主要从事NASICON型钠离子电池材料研究,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各1项,参与国家自然基金2项,在J. Mater. Chem. A, Nanoscale等国际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6篇,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。 |
庞刚 高级实验师 Panggang22@163.com |
二、主要研究领域(科研方向)
[1] 新型合金设计与晶体结构解析;
[2] 高容量固态储氢材料及系统开发;
[3] 电催化制氢、加氢、氢分离和提纯技术;
[4] 氢扩散行为及氢陷阱效应;
[5] 新型镍氢电池、二次电池、全固态电池;
[6] 高性能电解质材料及锂金属负极保护。
三、纵向科研项目
[1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2171205)
[2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2171197)
[3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2071001)
[4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1971002)
[5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1871002)
[6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(No. 51701004)
[7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1671001)
[8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1571001)
[9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项目(No. U1503192)
[10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1371008)
[11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(No. 51301002)
[12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1271002)
[13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0971001)
[14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(No. 50901001)
[15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0771001)
[16]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(No. 50371001)
[17] 国防科技基础加强计划项目(No.2021-xxxx-x)
[18]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专项(No. 2017YFE0124300)
[19]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(No. 2007AA05Z113)
[20]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(No. 17030901069)
[21]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(No. 21030901040)
[22]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(No. 1904b11020028)
[23] 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(No. 1804a09020067)
[24] 安徽省自然科学重大项目(No. KJ2017ZD07)
四、科研平台
本团队具有完备的新能源材料制备平台和性能测试系统,部分设备如下。
五、主要研究成果
1.代表性学术论文
[1] Zhipeng Jiang, Ziqi Zeng, Xinmiao Liang, Li Yang, Wei Hu, Ce Zhang, Zhilong Han, Jiwen Feng, Jia Xie.* Fluorobenzene, a Low-Density, Economical and Bifunctional Hydrocarbon Co-solvent for Practical Lithium Metal Batteries.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, 2021, 31, 2005991.
[2] Zhipeng Jiang, Liu Jin, Zhilong Han, Wei Hu, Ziqi Zeng, Yulong Sun, Jia Xie.* Facile Generation of Polymer-Alloy Hybrid Layers for Dendrite-Free Lithium-Metal Anodes with Improved Moisture Stability.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, 2019, 58, 11374–11378.
[3] Zhipeng Jiang, Ziqi Zeng, Chengkai Yang, Zhilong Han, Wei Hu, Jing Lu, Jia Xie.* Nitrofullerene, a C60-based Bifunctional Additive with Smoothing and Protecting Effects for Stable Lithium Metal Anode. Nano Letters, 2019, 19, 8780–8786.
[4] Z. Li, J.Z. Yu, Y. Zhang, D.M. Liu,* C.Y. Wang, T.Z. Si, Y.T. Li,* Q.A. Zhang. Coupling of nanoconfinement with metallic catalysis in supported NaAlH4 for low-temperature hydrogen storage.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, 2021, 491: 229611.
[5] Shendong Xu, Guozhen Liu, Haiying Zheng, Xiaoxiao Xu, Liying Zhang, Huifen Xu, Liangzheng Zhu, Fantai Kong, Yongtao Li,* Xu Pan.* Boosting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Super-Halogen -Substitu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Simultaneous Methylammonium Immobilization and Vacancy Compensation. ACS Applied Materials & Interfaces, 2020, 12(7): 8249–8259.
[6] Parisa Edalati; Ricardo Floriano; Abbas Mohammadi; Yongtao Li; Guilherme Zepon; Hai-Wen Li; Kaveh Edalati.* Reversible Room Temperature Hydrogen Storage in High-Entropy Alloy TiZrCrMnFeNi. Scripta Materialia, 2020, 178(1): 387-390.
[7] Liang Fang, Jingjing Feng, Xiaobin Shi, Tingzhi Si,* Yun Song,* Hong Jia, Hai-Wen Li, Yongtao Li,* Qingan Zhang. Turning Bulk Materials into 0D, 1D and 2D Metallic Nanomaterials by Selective Aqueous Corrosion. Chemical Communications. 2019, 55, 10476–10479.
[8] Xiaoli Ding, Yongtao Li,* Fang Fang, Dalin Sun, Qingan Zhang.* Hydrogen-Induced Magnesium−Zirconium Interfaces Coupling: Enabling Fast Hydrogen Sorption at Lower Temperature.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, 2017, 5(10): 5067–5076. (cited by 72)
[9] Tingzhi Si, Yu Cao, Qingan Zhang, Dalin Sun, Liuzhang Ouyang, Min Zhu. Enhanced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a Mg–Ag alloy with solid dissolution of indium: a comparative study.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, 2015, 3, 8581–8589.
[10] Qingan Zhang, Dalin Sun, Junxian Zhang, Michel Latroche, Liuzhang Ouyang, Min Zhu. Structure and deuterium desorption from Ca3Mg2Ni13 deuteride: A neutron diffraction study.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, 2014, 118, 4626–4633.
[11] Yongtao Li, Fang Fang, Hongliang Fu, Jiameng Qiu, Yun Song, Yuesheng Li, Dalin Sun,* Qingan Zhang, Liuzhang Ouyang, Min Zhu.* Carbon Nanomaterial-Assisted Morphological Tuning for Thermodynamic and Kinetic Destabilization in Sodium Alanates.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, 2013, 1(17): 5238–5246.
[12] Qingan Zhang*, Bin Zhao, Miaohui Fang, Chaoren Liu, Qinmiao Hu, Fang Fang, Dalin Sun, Liuzhang Ouyang, Min Zhu. (Nd1.5Mg0.5)Ni7-based compounds: Structural and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. Inorganic Chemistry, 2012, 51: 2976–2983. (cited by 54)
[13] Dongming Liu, Q.Q. Liu, T.Z. Si, Q.A. Zhang*, F. Fang, D.L. Sun, M. Zhu*. Superior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LiBH4 catalyzed by Mg(AlH4)2. Chemical Communications, 2011, 47(20): 5741−5743. (cited by 46)
[14] Yongtao Li, Fang Fang, Xuebin Yu, Qingan Zhang, Liuzhang Ouyang, Min Zhu, Dalin Sun*. De-/re- hydrogenation Features of NaAlH4 Confined Exclusively in Nanopores. Acta Materialia, 2011, 59(4): 1829– 1838. (cited by 95)
[15] Qingan Zhang*, D.D. Liu, Q.Q. Wang, F. Fang, D.L. Sun, L.Z. Ouyang, M. Zhu. Superior Hydrogen Storage Kinetics of Mg12YNi Alloy with a Long-period Stacking Ordered Phase. Scripta Materiala, 2011, 65, 233–236. (cited by 83)
[16] Qingan Zhang*, Miaohui Fang, Tingzhi Si, Fang Fang, Dalin Sun, Liuzhang Ouyang, Min Zhu. Phase stability, structural transition, and hydrogen absorption-desorption features of the polymorphic La4MgNi19 compound.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0, 114: 11686–11692. (cited by 98)
[17] Qingan Zhang*, Chunxia Tang, Chunheng Fang, Fang Fang, Dalin Sun, Liuzhang Ouyang, Min Zhu. Synthesis, crystal structure and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strontium amidoborane.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10, 114: 1709–1714. (cited by 110)
[18] Qingan Zhang*, G. Pang, T.Z. Si, D.M. Liu, Crystal structure and hydrogen absorption-desorption properties of Ca3Mg2Ni13, Acta Materialia, 2009, 57: 2002–2009. (cited by 30)
2.授权发明专利
[1] 一种降低硼氢化锂放氢温度的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710853256.0.
[2] 一种改善硼氢化锂放氢/再吸氢性能的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710852917.8.
[3] 一种改善铝氢化钠储氢性能的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710853202.4.
[4] 一种含碳化钙的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6110255190.
[5] 一种硼氢化锂/碱金属铝氢化物/碳化钙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611025480.2.
[6] 一种氢化铝锂基复合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510460878.8.
[7] 一种低温合成镁−镍三元金属硼化物的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410611880.6.
[8] 一种纳米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410611888.2.
[9] 一种改善硼氢化锂储氢性能的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110328128.7.
[10] 双相含Mg高熵半硬磁合金粉体及其制备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710934581.X.
[11] 单相含Mg高熵耐腐蚀合金粉末及其制备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710934308.7.
[12] 一种低温烧结制备含Mg铝合金的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410632592.9.
[13] 一种Mg2Ni型三元Mg-Ni-Cu可逆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510578249.5.
[14] 一种高效制备氢气和纳米银的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310620192.1.
[15] 一种Mg-In-Ag三元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310592272.0.
[16] 一种Mg2Ni0.9Co0.1H4基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510578254.6.
[17] 一种Mg基高熵可逆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710933979.1
[18] 一种镁银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. 授权号: ZL 201210503872.0.
六、公司产品
1. 获奖情况
[1] 全国冶金教育学会优秀论文:臧佳贺(2018)、毛虎(2018);
[2] 全国氢能博士生论坛——最佳口头报告奖:陈子亮(2015)、许晨(2018);最佳墙报奖:李璕琭(2017)、方亮(2019);
[3] 国家奖学金:张露星(2012)、黄维军(2012)、谢上川(2013)、高超(2013)、陈子亮(2015, 2016)、臧佳贺(2018)、毛虎(2018) 、周彩勤(2019)、方亮(2019)、李晨(2022);
[4] 省级优秀毕业生:黄维军(2013)、陈子亮(2016)、李璕琭(2017)、赵美男(2018) 、臧佳贺(2018)、方亮(2020);
[5] 省级优秀论文:刘庆庆(2012);
[6] 董事长奖学金:刘冬冬(2011)、顾润(2015)、李祥志(2017)、唐慧文(2017)、许晨(2018)、周佳(2019)、王震(2019);
2. 员工名录
[1] 已毕业研究生:杨伟民、赵贵培、王常春、刘玉洁等60人;已毕业博士:李殿凯、丁晓丽;
[2] 在读博士生:王以存、童锐、余进、姚汪兵、彭聪、曾舜钦;
[3] 在读硕士生:钱凯、胡朝东、沈慧、徐浩、解晨、杨国雨、张坤、李晨、莫季生、郑慧、张响响、刘瑞、曹子傲、戴青鹏、谭德柱、李梦月、秦智康…
联系人:李永涛;E-mail:liyongtao@ahut.edu.cn;欢迎杰出人才、优秀员工,加入团队工作或继续深造!(长期有效)